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中国航天报》整版刊发四院专题文章: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澎湃固体动力
发布时间:2022/7/4  浏览次数:2126 次  来源: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四院  作者:

航天四院 2022-07-02 21:27 发表于陕西

收录于合集#固体动力6026

        2022629日,《中国航天报》整版刊发四院专题文章《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澎湃固体动力》

     71日,是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肇始者和领军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成立60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

 

    60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不忘航天报国初心,勇担航天强国使命,研制出比肩国际水平的先进固体发动机,承担了我国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运载用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任务,始终引领着我国固体火箭动力技术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创新超越,为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筑牢国家战略安全的强大基石作出了应有贡献。

 

固体动力事业60年的发展之路,是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刻苦攻关之路。


     四院全体干部职工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在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外援的条件下,创造了中国航天动力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


▲人拉肩扛发动机
     建院60年来,几代四院干部职工进深山、赴荒原、战戈壁,在基础十分薄弱、物质极为匮乏、条件异常简陋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从突破单一技术到建成集基础理论、设计仿真、技术工艺、试验验证为一体的完整导弹火箭固体发动机技术体系,固体发动机直径由小到大、能量由低到高不断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院聚焦世界前沿,不断加强创新投入,全力提升创新水平,加速推动航天固体动力技术由跟跑”“并跑并跑”“领跑迈进。

直径3.5m/500t推力先进固体发动机

         近年来,四院为满足我国未来和平探索利用太空对运载工具的不同发展需求,成功研制出分段对接固体发动机以及领先世界的直径3.5米、500吨推力整体式固体发动机,打通了我国千吨级推力固体发动机发展的关键链路,为未来大型、重型运载火箭技术快速发展,为建立中国固体、液体运载火箭相得益彰、完善的航天运输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


固体动力事业60年的发展之路,是一条以国为重、履行使命、担当责任之路。

          四院全体干部职工以成功报效祖国、用实力问鼎长天,坚持以动力先行牵引和推动导弹总体事业发展,为我国圆满完成各型重大技术型号装备工程任务提供了澎湃强劲的固体动力
     60年来,几代四院干部职工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筑牢国家战略安全基石为己任,牢记强军使命,履行强军首责,矢志为国防装备、国家重大航天工程打造性能优良、稳妥可靠的先进动力。



▲天鹰系列探空火箭
     截至目前,四院研制生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已形成全应用领域、系列化的产品体系,有力牵引、支撑和推动了我国先进现代化装备升级换代,为构筑国防安全基石、推动国防装备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代,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及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四院全力以赴、主动投入,加快建设小核心、大协作的融合型固体发动机生产能力体系,不断增强发动机的供给保障能力。
     四院加快推动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研究解决制约生产安全质量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和能力短板,用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年度科研生产关键指标的历史性跨越,科研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固体动力事业60年的发展之路,是一条自立自强、创新超越、逐梦圆梦之路。

 

     60年逐梦路上,四院干部职工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原始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积极拓展固体动力技术应用领域,参与和推动航天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发展,助力圆满完成我国以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为代表的国家各项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在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也屡建功勋。
     四院研制的卫星用远地点固体发动机、返回式变轨制动发动机以及EPKM近地点上面级固体发动机,精准助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第一颗发射的国际卫星等精准入轨或顺利返回地面。



▲长征二号F火箭逃逸塔零高度飞行
     四院研制的飞船逃逸救生系统固体发动机参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迄今所有无人飞行、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和空间站建设任务。
     进入新时代,四院瞄准国家对大推力固体发动机的新需求,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



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
     四院提供四级全部固体发动机的、我国长征系列首枚全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实现了10次陆上和3次海上发射的全部圆满成功,使我国在空间快速响应和发射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四院助力长征六号改火箭首飞成功

     四院提供4枚分段式固体助推发动机的、我国首型液体芯级捆绑固体助推动力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成功立项并首飞成功,完善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也标志着固体动力进入主流运载火箭领域。


固体动力事业60年的发展之路,是一条领域拓展、能力提升、转型发展之路。


     四院坚持提升核心关键能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成了集研究、仿真、设计、制造、试验于一体的现代化科研生产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重点领域优势突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院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三线调迁及国防科技工业统筹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了一大批高新精尖的研制、生产、试验的先进设备和现代化厂房设施,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实力最强、产品种类最多,集基础研究、设计研发制造和试验于一体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科研生产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四院拥有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和航天化学动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3个国家级创新及工程中心,12个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在固体发动机总体设计、先进推进剂研发、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制造、固体发动机装药总装以及试验测试技术等方面,引领着中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的前进方向,部分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和领先水平。
     四院狠抓基础研究,从工艺技术、设计制造、关键原材料等全流程、全链条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筑牢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的根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固体发动机关键技术延伸,四院以固体火箭技术应用、复合材料、精细化工、特种机电装备为创新应用方向,培育形成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铜箔装备、飞机碳刹车盘、双金属复合输油管线、高性能薄膜材料等一批极具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重点产业化项目,广泛应用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

固体动力事业60年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正确方向、赓续航天精神之路。


     四院党委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事业集聚人才、以人才促进事业,锻造了一支信念坚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一流队伍和优秀企业文化,为推动事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动力。
     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6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拼搏奋进、改革创新的奋斗史。60年来,党组织始终是四院干部职工攻坚克难、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为信赖和依靠的主心骨
     四院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健全了主体明确、责任清晰、落实有力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制。融入中心,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岗位承诺、奋战攻关主题活动,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党性更加坚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四院始终秉持人才的高度就是事业的高度的理念,坚持技术传承与航天精神弘扬并重,在重点型号、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磨砺中加速人才成长,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涌现和锻造了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专家为引领,以学科技术带头人为关键,以博士、硕士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及大国工匠专业技能人员为骨干,规模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坚持大力弘扬航天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锻造形成了国家至上、争创一流的院魂,广泛开展航天特色主题文化活动,涌现出了以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劳模、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凝聚起了奋进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甲子再出发,奋斗向未来。
     60年砥砺前行,站在奋进航天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四院全体干部职工将始终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不断开创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努力将四院建设成为固体动力技术稳居国内第一、主要核心关键技术国际领先、具有显著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天动力高科技公司,为推动我国航天科技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为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和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篇章。

 

来源:《中国航天报》

编辑:曹   

审核:荣元昭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今天是你的生日,让我们“点亮九颗星、集齐九宫格”为你庆祝!
[下一篇]:【重磅】航天四院推举我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首飞成功